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各军种针对在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一时间,“转型”也成为了军事改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面临“转型”阶段的美国空军对其现有空中打击力量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进,这其中就包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服役的F-117A“夜鹰”隐形轰炸机。
变身时刻
2003年秋的一个清晨,美国新墨西哥州霍洛曼空军基地,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第49战斗机联队的F-117A被推出了机库。这架F-117A有点特别,其机体除了进气道为黑色外,其它部分都涂成了灰色,而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黑色。灰色涂装是为了能使F-117A获得昼间行动的能力,而此前浑身上下都是黑色的它在白天飞行时会与天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很容易被敌方发现。据美国空军称,这种新型涂装的隐身作用更加出色。今年,这架灰色的F-117A将在白天、傍晚和夜间这三个时段进行大量的飞行试验,测试项目包括:目视测定、电子光学测定和传感器测定等。如果能通过这些测试,所有的F-117A战斗机都将换上这种美国空军其它战斗机普遍使用的灰色涂装。
灰色涂装的F-117A
2004年1月21日,一架美国空军综合试验部队(CIF)的F-117A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的一次试验中,首次成功投下了两枚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其型号分别是GBU-31(V)1/
B和GBU-31(V)3/B。这次试验属于F-117A隐形轰炸机Block 2现代化升级计划的一部分,为JDAM分离模型提供试验数据同时进行投掷验证。Block
2将主要升级F-117的作战飞行软件程序,以使其能挂载并使用JDAM和WCMD“风修正弹药布撒器”等其它类似武器,以提高F-117A战场灵活性和杀伤力。美国空军透露,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位于霍洛曼空军基地的F-117A作战部队,将分两个阶段获得装备JDAM的作战能力。2005年初获得初始作战能力,2006年初获得全部作战能力。
美国空军未来还将对F-117A进行一项名为“战斗能力维持计划”(CCSP)的改进项目,其重点将集中于航空电子部件的升级工作,同时将替换或更新包括数据传输系统、彩色多功能显示设备、红外搜索和指示系统等在内的部件。F-117A还将参加被称为“全球打击部队”(GSTF)的部分试验项目,并与F/A-22“猛禽”战斗机一起进行某些科目的试验。
面对针对F-117A的诸多重大改进,人们不禁要问:美国空军的这些举措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在得到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有必要来简要回顾一下过去二十多年F-117A的发展历程,看看隐藏在这只神秘“黑鸟”背后的故事。
夜鹰诞生
越南战争中,苏制“萨姆”系列敌对空导弹让美制战机吃尽了苦头,美国人于是决定开始发展飞机隐身技术。197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启动了一项名为“哈维”(哈维是一部美国很有名的喜剧中一只能隐形的大兔子的名字)的计划,以发展一种具有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的轻型隐身飞机。最初洛克希德公司并没有进入DARPA这项计划的入选厂商的名单中,但在曾经设计过U-2和SR-71的洛克希德高级工程师本?里奇的游说下,DARPA最终还是同意了洛克希德的加入。这样,总共就有通用、诺斯罗普、麦道、格鲁门、波音和洛克希德6家公司参与竞争。
1975年5月,里奇领导下的“臭鼬工程队”拿出来了一项名为“绝望钻石”(Hopeless Diamond)的设计方案:三角形机身由许多的平面组成,燕子尾状的尾翼,进气道和发动机都安装在机身上方,进气道入口还安装有减少雷达探测的栅格。由于外形过于怪异,大多数人对其不抱希望,就是洛克希德的资深设计师凯利?约翰逊也认为如此“丑陋”的飞机不会有什么好的表现。凯利本人更推崇飞碟状的飞行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很好的隐身效果,而此时里奇反驳道:“火星人还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设计如此形状的飞行器。”
1975年10月,诺斯罗普和洛克希德在第一轮竞争中胜出。随后两家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1/3尺寸模型进行了RCS测试,结果洛克希德以较大优势胜出。1976年4月,洛克希德公司最终赢得了这项竞争,获得了由DARPA和美国空军联合提供的制造两架技术验证机的3,260万美元项目经费(另外,洛克希德自己还投入了1,040万美元)。有趣的是,直到这时“哈维”计划也不属于什么秘密项目,已频频在各大新闻媒体曝光。后来美国军方才觉得这样公开研制目标太大,于是转入秘密研制,美国空军特别项目办公室也取代具有民用性质的DARPA成为计划得负责机构,同时验证机被命名为“深蓝”(Have
Blue)。
“深蓝”(1001号)验证机
“深蓝”验证机长17.25米,翼展10.2米,重5.67吨,装备两台GE公司的J85-GE-4A型发动机。为了节省资金和缩短研制周期,“深蓝”借用了大量现役飞机上的成熟设备。第一架“深蓝”(代号1001)于1977年12月1日进行了首飞,由于1001号机的任务主要是检验其飞行性能,所以它身上基本没有使用隐身技术。1978年7月20日,第二架“深蓝”(代号1002)完成了首飞,这架“深蓝”才称得上是一架准“隐形飞机”。通过对两架“深蓝”验证机的试验,美国军方发现“深蓝”虽然并不能完全在雷达上消失,但它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的确要比其它军用机小得多,而且当时大部分苏制雷达并不能及时的探测到它。
美国空军被“深蓝”验证机的表现深深吸引,所以在1978年11月与洛克希德公司正式签订了研制单座双引擎隐身攻击战斗机的合同。按照合同,洛克希德将为美国空军制造5架试验原型机和15架生产型机,新飞机被赋予“大趋势”的代号。“大趋势”完全就是“深蓝”的脱胎之作,只是为了能使前者成为一种实用的作战飞机而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大趋势”机长20米,翼展13.2米,空载13.6吨,装备两台GE公司的F404-GE-F1D2型发动机。
第一架“大趋势”原型机于1981年6月18日首飞,随后几架原型机也开始了验证试验。由于对隐形飞机的前景过于乐观,美国空军甚至把生产型订单数量增加到了89架。1982年1月,“大趋势”首次进行了夜间飞行,并在飞行中成功投下了BDU-33炸弹。最初的这几架原型机的机身有的是迷彩色,有的是灰色,直到后来才全部涂成了黑色。同年2月27日,第一架生产型“大趋势”制造完毕,为了掩盖其真实作战目的,它被赋予F-117A这个本应属于战斗机的正式编号。不走运的是,首架F-117A在随后进行的首次飞行中坠毁。美国空军当即减少了订单数量,最终定购数量为59架。1986年4月,第二架F-117A的试验飞行累计达到了10,000个小时,并进行了首次GBU-27激光制导炸弹的攻击试验。此后,GBU-27成为F-117A的专用武器。
F-19的模型包装盒
F-117A的频繁活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猜测其军方编号按照顺序应该为F-19,甚至还有家公司完全凭想象制作出了F-19的模型玩具公开销售。随后又发生了数起由于F-117A飞行员夜间飞行过渡疲劳所致的飞行事故,这架神秘的飞机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988年11月10日,五角大楼终于正式公开承认了F-117A的存在,并向新闻界散发了一张模糊的F-117A黑白照片。1990年4月21日,100,000名观众来到美国莱利斯空军基地亲眼目睹了F-117A的芳容,这是F-117A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后F-117A开始频繁在各大航展上露面,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至1990年7月12日,洛克希德公司总共生产了59架F-117A,之后其生产线被关闭。
作战表现
在F-117A投入正式作战之前,曾经有过数次的尝试。如在1983年10月,美国空军试图使用F-117A攻击盘踞在南黎巴嫩的真主党游击队营地,但任务在行动开始前45分钟被取消。同年,F-117A原定将在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中登场,但由于这场战斗结束的实在太快而只好作罢。1986年4月,美国空军制定了由F-117A攻击利比亚目标的计划,但同样在最后关头任务被取消。
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F-117A终于迎来了它的“处女秀”。由于巴拿马军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防空系统,所以F-117A的任务很轻松。2架F-117A通过空中加油,从美国本土起飞,到达巴拿马国防军兵营上空仅有50米的地方投下了两枚常规炸弹。虽然只有两枚炸弹,但爆炸造成了巴拿马军队内部的极大混乱,为美军部队迅速控制巴拿马局势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F-117A这次取得的战果微乎其微,但却开创了空对地攻击的新时代。与此同时,针对F-117A的“造神”活动也同步展开。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8月20日,F-117A机群开始前往沙特的前进基地,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1991年1月16日凌晨,8架F-117A由F-15E战斗机护航进入伊拉克上空。不久,第一架F-117A飞临巴格达上空,向伊拉克军队通讯指挥中心投下了一枚GBU-27炸弹,打响了海湾战争大规模空袭作战的第一枪。在随后几周时间里,F-117A还轰炸了伊拉克境内的军事指挥控制中心、生化武器工厂、原子能研究设施等重要目标。当海湾战争结束时,总共有36架F-117A(只占联军空军战斗机和轰炸机总数的2.5%)参与了联军的行动,总共完成了1,270多次任务,投下了联军部队中30%的精确制导炸弹,攻击了40%的战略目标。海湾战争后,F-117A愈加被神话,成了一架“无法被探测,无法被击落”的飞机。
F-117A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实战中被击落,发生在1999年春天的“科索沃战争”。那年3月28日,一架F-117A在执行完任务返航的途中被南斯拉夫地面防空部队发射的SA-3导弹击落。F-117A被击落的主要原因是其进入目标路线和返航路线一样,这就增加了F-117A被发现的概率。另外,当时这架F-117A周围没有电子干扰飞机为其进行电子保护,在打开弹舱门投弹时被雷达迅速的捕捉到,并在归航的途中被击落。至此,F-117A的“不可被击落”的神话彻底破灭。
在伊拉克战争中,F-117A再次充当美军作战的“急先锋”,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2003年3月20日凌晨,两架F-117A向巴格达郊外的一处萨达姆行宫投掷了四枚炸弹,由此拉开了美军“斩首行动”的序幕。之后大批的“战斧”巡航导弹蜂拥而至,巴格达顿时陷入一片浓烟之中。在随后的行动中,F-117A主要使用加装了GPS/INS组合制导模块的EGBU-27炸弹,总共向伊拉克各种重点目标投掷了100枚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战绩。
变身原因
了解了“夜鹰”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后,让我们再回到本文开头讨论的问题。对F-117A进行较大改进,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这是由美国军事战略的转变以及美国空军进行的“转型”工作所决定的。美军未来作战重点将从对付冷战时的意识形态老对手,转变为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投送部队,对任何恐怖组织和背后的庇护国,以及未来潜在的敌国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而目前进行的各军种“转型”工作,则是为这个极具攻击性的战略服务的。美国空军对“转型”的定义是:通过改变作战概念、组织编制和技术,大幅度增强作战或应对变化中的安全环境的能力,夺取并保持优势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美国空军认为其未来应该掌握的核心能力包括:全球攻击、信息优势、精确交战、迅速全球机动、敏捷作战支援等。所以,美国空军希望其武器库中的作战飞机都应该具备这些能力。而已经服役二十一年、同样是冷战时代产物的F-117A显然与这些目标还有着巨大的差距,进行改进升级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F-117A最拿手的攻击手段是夜间攻击,利用夜色的掩护给敌人以致命打击。这种攻击手段在巴拿马和海湾战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21世纪现代战争条件下,F-117A只能在夜晚行动的特点极大的束缚了它的手脚。大多数情况下F-117A只能对重要的点目标遂行首次打击任务,缺乏持续攻击与饱和攻击的能力。这一缺陷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最为明显,“斩首行动”后就人们就很难看到F-117A的身影了。而机身换成灰色涂装后,F-117A就可以在白天和夜晚连续执行任务,提高其作战效率。另据有消息称,美国空军同样希望B-2隐形轰炸机能具备昼间行动能力。由此看来F-117A的改进计划也具有“试验”的性质,即F-117A的改进将为B-2未来的改进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早期的迷彩涂装
F-117A主要装备激光制导炸弹,当飞临目标上空时飞行员就不得不让自动驾驶系统驾驶飞机,自己投下炸弹并操纵它飞向目标。在此期间,要不断通过机上的激光系统来照射目标为炸弹指明方向。此时的F-117A是最危险的,敌方雷达可以很容易的捕获它,科索沃战争中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而JDAM的出现则让F-117A看到了希望。JDAM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制导的全天候、自动寻的常规炸弹,它是在现役普通炸弹上加装惯性/卫星定位(INS/GPS)制导装置而成。JDAM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1998年开始装备部队并在科索沃战争中首次使用。JDAM的结构与原来的激光制导炸弹相似,但激光制导最大的缺点就是易受坏天气的影响。而使用GPS导航的JDAM则可全天候使用,并且精度很高。在海湾战争第一天的攻击中,第三、第四批F-117A攻击编队在轰炸伊拉克生化武器工厂时,总共投下了16枚激光制导炸弹,但由于当时目标上空云层太厚,其中只有5枚炸弹命中目标。而到了科索沃战争,南联盟上空的天气更加恶劣,F-117A的行动也受到了更大的限制,自己还损失了一架。装备了JDAM后的F-117A不仅其攻击力将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其战场生存能力也有不小的提高。
其次,促使F-117A进行改进的原因还来自于其它飞机的竞争。面对风头正劲的无人机、渐入佳境的B-2隐形轰炸机、即将服役的F/A-22和JSF,现有的F-117A不仅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相反却是缺陷多多。众所周知F-117A十分娇嫩,需要为其配备专用的机库和地面维护人员,所以造成维护费用高的出奇。同时F-117A的任务准备时间过长(由于需要精心设计攻击路线和脱离战场路线,以及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在一般情况下,F-117A需要18~20个小时的任务准备时间),任务响应速度慢,不具备快速全球机动和作战支援的能力。而且F-117A不能单独执行任务,需要其它作战飞机进行协同掩护。比如伊拉克战争中两架F-117A执行“斩首行动”时,为其护航的是美国空军的两架F-16“隼”战斗机,美国海军的三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则提供电子干扰保护,另外还需要一架KC—135加油机为“短腿”的F-117A实施空中加油。正由于这些缺点,所以在以反恐为主要作战目的阿富汗战争中,任务成本太高的F-117A并没有登场,而灵活机动又能适应恶劣战场环境的无人机却异军突起成为美国军方新的“宠儿”。还有消息称,美国军方将会为无人机装配JDAM,使其具有攻击能力。果真如此的话,F-117A在美国空军中的地位将十分尴尬。所以,生存的压力促使F-117A必须进行提升其性能的改进。
最后,对F-117A的改进还从另外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国空军目前对于F-117A的复杂心态。海湾战争的时候,F-117A是美国空军的“宠儿”,被人为的神话成为一个完全不可能被发现的“幽灵飞机”。当时流传的一个故事更是为这个神话推波助澜:守卫沙特F-117A机库的卫兵经常会在机库附近发现大量蝙蝠的尸体,以至人们就猜测这可能是由于蝙蝠的声纳系统和人类的雷达系统一样,也发现不了F-117A,所以撞到了停在地面上的F-117A致死。虽然故事有些夸张,但当时几个美国空军的高层官员还亲自出面宣称自己也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当然这些宣传里面存在着美国空军想为自己谋求更多经费的因素,但当时对于F-117A的推崇确实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F-117A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的轰动效应,但其负面影响同样巨大。海湾战争后,美国空军希望能再购买72架F-16战斗机。但这一请求遭到了美国国会的拒绝,原因很简单:美国空军此前不是一再宣称F-117A的作战效能是F-16的6倍多嘛,所以按照这样的逻辑,空军只需要很少一部分的F-117A就可以获得由大批F-16才能完成的作战效能。没办法,牛皮吹得太多了的美国空军吃了个哑巴亏。而在科索沃战争中被击落一架后,F-117A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美国空军对其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随后,当美国参议院三军委员会表达出希望能再生产24架F-117A以增强空军打击力量的意愿后,空军立即表示反对并认为F-117A的技术已经过时,没有必要对其进行添加。而伊拉克战争后,甚至还传出美国空军将退役10架F-117A的消息。虽然目前F-117A还不至于成为美国空军手中的“鸡肋”,但如果还是维持原有作战能力不变的话,等待它的很有可能就是下岗的命运。同时对美国空军而言,如果改进不能使F-117A在作战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让其提前退役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这样省下的资金可以购买更多的新型飞机。
结语
总之,上述的改进工作对于F-117A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F-117A能很好的抓住这次机遇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还有可能在F/A-22和JSF服役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然后体体面面的退役。否则,F-117A最终只能黯然出局。
基本参数
翼展 13.20米
长度 20.08米
高度 3.78米
空载 13,600千克
满载 23,800千克
最大速度 1,040公里/小时
作战半径 860公里
载弹量 2,268千克
武器配备 AGM-65“小牛”空对地导弹、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GBU-10炸弹、GBU-27激光制导炸弹、BLU-109B激光制导炸弹、B61自由落体核炸弹
|